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

給小學生的畢業禮物「專題報告」

給小學生的畢業禮物「專題報告」:6個月、3階段10個學習好時機師生共享美好學習經驗【教學篇】

★寫在前頭:領到畢業禮物的感動
      專題報告這份畢業禮物在2016年底校內競賽發表完成後,每個人都拿到了。全班成績獲得三金三銀二銅質獎,全班無佳作,只有前三強。後續累積的教學能量讓老師實在不想放寒假。本想利用寒假書寫整個學習歷程,但撼動未平的內心至今仍無法平靜表述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17年開學邁入最後一個學期,很快在畢業典禮即將送走這群孩子,但過去這半年所習得的自信與成就感,更凝聚了班上離別的不捨氛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份專題報告從學生的興趣開始、引燃學習渴望、面對許多困難、最終克服一切,站上舞台獲得成就感與自信心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樣持續而堅持的學習動能牽動著整個班級,在彼此心中深根。用半年的學習歷程讓孩子體認「做學問要付出的毅力與能耐」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希望這份「畢業禮物」、這樣的學習歷程能傳遞到他們的未來,創造更多美好的學習價值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做專題報告時正巧看見此文章(天下雜誌:未來老師的條件,相似的教學現場從美國小學到初中,觸動著我繼續往「學生中心」的教室一同邁進。作為一個老師的樣貌正如蘇格拉底所言:「幫助人們生出屬於自己的智慧。」

第一階段文獻探討(7-9)
時機1漫長暑假愉快開始

        五下期末考結束後時間很彈性,在等放暑假時有什麼作業可以比公布畢業旅行還讓人期待呢?這正是規劃專題報告融入暑假作業的大好時機。提早將下學期的畢旅景點公布,剛好當作專題研究的主題。全班透過弱勢同學找幫手開始分組,幫手再成為組長找同好加入,每一組的研究主題與組員就這樣底定了。

時機2畢業旅行引發學習渴望
        各組的研究主題就是畢業旅行的景點。聽到「畢業旅行要去哪裡?」全班熱血沸騰人人期待,網路關鍵字賣力的搜尋與討論著,這讓專題報告的開始有了超強的學習渴望。

時機3返校打掃檢核研究進度

        暑假兩個月不見人影,組員同學約不齊,家裡沒網路甚至沒電腦。無法做報告的原因很多......暑假的自由度高,相對困難度更高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沒關係,趁開學前的返校日檢核報告進度,各組總有負責的孩子完成了報告架構。此時開放學校電腦教室讓各小組有機會全員到齊,有效率的整合報告也很重要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此階段發現有些孩子出席率低,或電腦查資料、打字慢,造成報告的貢獻度不平衡。於是趁勢邀請他們負責製作海報,並在開學向全班分享畢旅景點簡介,算是彌補了他們在小組中失衡的工作量。


時機4開學做報告迅速收心
        在開學前的返校日各組研究已能呈現「壹、研究動機」、「貳、研究目的」、「叁、研究方法」、「肆、研究內容」四大架構,於是開學當天完全沒有收心適應的問題,開學日的午休與下課很自然成為我們修改報告的好時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升上六年級就像無縫接軌一樣,學習氛圍很好。教室裡的下課就是筆記型電腦整理報告的風景;午休就是孩子們在電腦教室討論報告的身影。暑假開始的報告在開學持續進行著,還有前方令人期待的畢業旅行等著我們。

第二階段實地訪查(10月中)

時機5畢業旅行快樂學習

        在以前的學校,學生走出教室的學習機會比現在多很多,戶外學習的習慣很好。透過這次畢業旅行與研究主題結合,我更感知這裡的孩子走出教室焦點慣於玩樂,大多不太懂得把握學習。於是,每到一個景點我帶著研究小組仔細深入的瀏覽展覽館,指導著他們可以如何 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閱讀訊息、實地參觀。參觀時間不足的部分用拍照記錄回去再整理重點。這樣的學習讓旅行在玩樂中收穫更多,也學習當個深度旅行者。


時機6報告讓畢旅熱度延續
        畢旅三天的快樂時光非常短暫回來後透過報告的討論,讓景點的話題繼續延燒,雖然畢旅已成回憶,但研究報告的製作卻是把回憶轉化成學習動力的最好時機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 畢旅「實地訪查」資料與畢旅前的「文獻探討」資料在此時進行大彙整。專題報告中的「肆、研究內容」終於完整。透過畢旅實地訪查的資料讓平面文獻資料變得立體、踏實、多元、深入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一邊看著照片聊著三天的快樂,一邊埋首整合專題報告,就像六福村遊樂園組的孩子們發表時興奮的說:「把畢旅美好的回憶做成報告送給大家!好嗎?」


第三階段:專題研究報告產出(10-12)

時機7期中考前後做報告當休息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比起開學初的緩慢起步,愈接近期中考,學習步調愈緊湊。但此時做專題報告格外重要。「專題報告」與「複習期中考」正是「學習與休息」的轉換。準備複習考累了,換專題報告當休息;專題報告累了,換複習期中考試。讓休息成為轉換另一件不同的事情去學習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這階段最辛苦、困難度最高,學生要能將「文獻探討」與「實地訪查」兩大資料整合成完整的「肆、研究內容」。最後從「肆、研究內容」產出「伍、研究結果」,加上「陸、省思與建議」、附上「柒、參考文獻」來源,專題研究報告七大架構才算完成。

時機8吸取校外比賽經驗

        花蓮縣每年有專題報告比賽,最早稱為「使命式鄉土專題競賽」,這兩三年轉型成為「小論文」專題競賽。學校每年總有老師組隊參加並獲得優異的成績,今年班上有三位孩子主動報名參加,也分別獲得金獎與銀獎的好成績。最棒的是他們將校隊的比賽經驗帶回班上,讓全班在校內的專題競賽有向上跳躍,更加卓越的機會。

   





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位經過校外比賽訓練後的孩子,妙語如珠的口條、穩健的台風、生動有趣的報告方式都成了我們全班學習的楷模。

時機9雜亂有序的報告策略
        資料整理至此時必然龐雜繁多,若加上組員想法不同!這樣的報告又該如何整頓呢?運用策略引導學生將混亂模糊的部分澄清修正,報告的流暢度與邏輯性才能展現。

策略一、從研究問題檢查研究內容(讓研究聚焦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選擇研究的主題通常是從好奇、想了解開始,因此提出研究問題可以幫助尋找研究的資料聚焦。接著從研究問題的問句再轉化成肯定句,最後整理出研究內容的架構。例如:木柵動物園企鵝組的學生想了解「企鵝的習性是什麼?」這是研究問題,寫成研究內容就變成「企鵝的習性」這是報告中研究內容的標題(架構)

策略二、從方格筆記T圖表檢查研究方法(讓研究方法多元客觀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研究問題提出後又要選擇何種研究方法呢?透過方格筆記(T圖表)確認所有的研究問題最好有兩種以上的研究方法。例如同時使用書籍和實地調查兩種方法,這樣的目的才會讓研究更多元、客觀。


策略三、從研究內容摘要產出研究結果(學習下標題與條列重點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研究問題轉換成標題後,研究內容的標題有大有小,學習整合同類的標題,發展上位概念,學習摘要下標題與條列重點的先後次序,讓整分報告的流暢度足夠,這是學生在研究過程中最困難的,很多時候必須是老師提問帶著他們去澄清。

策略四、從研究目的檢核研究結果(讓報告有邏輯與價值)
        研究結果產出後需要回到研究目的去檢核,研究目的寫在前頭,是否在最後研究結果有達成目的?這樣才是一份頭尾連貫有意義的報告。


時機10上台發表為報告添加動感與感動

         一份優質的專題報告最後需要透過口語表達的訓練,才能站上舞台精彩呈現。如何生動有變化的讓評審了解,甚至喜愛這份報告,也是學生們要努力的目標。書面報告不能逐字呆板的上台讀出來,加入有趣的對話是孩子們在讀透報告後,轉化、延伸所要學習的進階課題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組員需要討論報告如何分工對話才能生動活潑;報告時的流暢度需要靠計時器不斷的精熟與修正。在最後一週發表前,小組賣力的無所不練、無所不計時,全都為了在比賽當天萬無一失。
 










★站上發表的舞台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印象深刻比賽當天評審問答情況是:「你們進步好多喔!是如何分工做到的?」「你們花多少時間完成(這份精彩的報告)?」各組唱作俱佳,評審老師笑開懷,甚至出現忍不住拿起麥克風直呼「這份報告非常符合你們的搞笑風格!」更有學年同事忍不住在群組稱讚起我們班的報告好強!這樣令人等待的光榮時刻,孩子們真的太棒了!

比賽後記
        比賽完畢我跟全班心情都很高亢,我問:「有人跟我一樣從昨天就很興奮,很期待今天上台發表嗎?」「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?」這兩個回應幾乎全班孩子毫不遲疑的舉手,我跟他們也一樣開心又滿意。雖然比完賽當天成績未出爐,但已不重要了!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重要的是我們一起細數著同甘共苦的學習歷程,我們堅持與努力了六個月,這樣慢工細活的學習與等待,一切都很值得。我問他們有沒有覺得這個專題報告的學習比課本重要?沒想到搶著回答的學生大聲說「當然囉!」其他人也點頭同意,難掩比賽後充滿自信又開心的情緒。

        回想這段做報告的日子我每天最愛聽的一句話就是孩子主動說:「老師我要借電腦修報告。」這無疑是帶給我教學最大的動力,沒錯!這動力全然依靠在學生主動、喜愛學習這件事上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看到五年級第一次做專題報告的小明,從沉睡的課堂中清醒,這次更厲害了居然能擔任組長分配報告內容,從冷漠被同學排斥的陰影走出來變得光亮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各組最動人的畫面莫過於人人「不平等」的工作量,毫無怨言、盡己所能的為報告貢獻心力、挑戰自我。相對的獲得幫助的組員也非常珍惜同學的協助,全力以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報告收尾趕工時,當老師一喊「誰可以幫忙?」立刻會有人舉手大聲回應「我!」。班上能有如此這般的互助合作的態度,太棒了!透過這樣主題式、多元的學習讓每一個孩子主動快樂學習,最後充滿自信「專題報告」讓我們都做到了!我為他們的努力過程感到驕傲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